'); document.write(''); } if (screen.width >= 640 & screen.width < 800) { document.write(''); document.write(''); document.write(''); } if (screen.width >= 800 & screen.width < 1024) { document.write(''); } if (screen.width >= 1024 & screen.width < 1280) { document.write(''); } if (screen.width >= 1280 & screen.width < 1440) { document.write(''); } if (screen.width >= 1440 & screen.width < 1680) { document.write(''); } if (screen.width >= 1680 & screen.width < 1920) { document.write(''); } if (screen.width >= 1920) { document.write(''); } // End -->
萬水千山“粽”是情,端午慰問暖人心。6月3日中午,在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之際,保衛處的“大家長”鞏非同志向保衛處全體成員致以節日的祝福和誠摯的慰問。
節日當天,鞏非同志親手將一份份代表心意的粽子送到了隊員們手中,并向假期一直堅守崗位,履職盡責的隊員們表示衷心的感謝!祝福大家工作順利,身體健康,闔家幸福!他強調:安全沒有假期,希望端午節值守在工作崗位的隊員們繼續保持昂揚的工作狀態,為師生安全站好崗、為校園平安護好航!
雖只是一份小小的端午問候,卻增進了同事間的友誼,拉近了雙方距離,也增強了保衛處干部職工的凝聚力和戰斗力。隊員們紛紛表示要立足崗位,把責任記在心中,落實到行動上,不辜負學院的關愛和師生的期望,為學院和師生提供高質量的安全保障服務!
保衛處溫馨提示
二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,做好防盜竊、防詐騙、防糾紛、防傷害、防事故、防突發事件的措施;
三、學生出行時盡量結伴而行,避開危險區域,遵守交通規則,外出請注意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,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,以免丟失;
四、注意防火,不亂接電源、電線,不違章用電,離開宿舍要切記檢查好水電;
五、注意食品衛生,不暴飲暴食;
六、注意文明上網,不參與封建迷信活動;
七、樹立全民反詐意識,請廣大師生員工注意個人信息保密,遇到涉及錢物、銀行轉賬和提供銀行賬號的事,一定要冷靜處理,切勿輕信他人;
八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,不做違法違紀的事情。
保衛處為全校師生提供全天候服務
如需要幫助請撥打電話:029-63613110。
一、端午節的由來
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——端午節,與春節、清明節、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。
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。屈原是戰國詩人及政治家,因主張政治改革,觸犯到貴族大臣們的利益,遭排擠和流放,最后楚國被秦國打敗,屈原悲憤不已,跳入汨羅江以身殉國。老百姓為了紀念屈原,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為端午節。
二、端午節習俗
正如歌謠:“五月五,是端陽;吃粽子,掛香囊;門插艾,香滿堂;龍舟下水喜洋洋。”
1.劃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。大江南北,幾乎有河的地方就有賽龍舟。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,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。他們爭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其蹤跡。之后每年五月五人們劃龍舟以紀念。
2.吃粽子——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“筒粽”。傳說百姓怕屈原的尸體被江里的魚吃掉,于是將米糧投入河中,又怕米糧被蛟龍所食,于是用菰葉裹住米糧投入江中喂魚,粽子就這樣形成了。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,附加料已出現豆沙、豬肉、松子仁、棗子等,品種更豐富多彩。
3.佩香囊——端午節小孩佩香囊,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,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。香囊內有朱砂、雄黃、香藥,外包以絲布包裹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,作各種不同形狀,結成一串。
4.戴五彩繩——顏色一定是 青、白、黑、黃、紅 這五種顏色,即代表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中的元素,有代表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方位。所以這五色編成的繩索有祈福納吉辟邪驅災的美好寓意在里面。其實,五彩繩還有一種好聽的名字,叫做“長命縷”,同樣也是祈福納吉辟邪驅災的意思。